2025年3月19日,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信息科技学科奚骏团队第四次研修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举行,会议邀请了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技术部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谢忠新进行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奚骏、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学员、虹口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研修基地学员和虹口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齐幼娣老师主持。
【专家引领 赋能未来】
活动伊始,谢忠新老师带来以“基于AI大模型的人机协同教学”为主题的讲座。谢老师从国内外中小学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框架与内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大模型助力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制作,大模型助力人工智能教学过程的设计,大模型助力课堂教学音视频分析等多个维度,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教育从理论到课堂落地的实施路径。谢老师建议教师们利用大模型等技术工具助力人工智能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
【同伴共进 智慧共享】
活动第二个议程由基地学员、虹口区高中信息技术兼职教研员冯聪主持,虹口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研修基地教师们围绕决策树、K近邻算法、神经元与感知机等核心主题,分享了高中人工智能教学案例与AIGC技术应用成果,为区域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供了鲜活范例。
①“像树一样思考”:决策树教学案例解析
张一凡、王佳丽两位老师以“信息熵”为切入点,通过生活化案例阐释决策树算法原理。
②K近邻算法:数据世界的“邻里侦探”
冯聪老师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引,生动解析K近邻算法的分类与回归应用。
③神经元与感知机:揭秘智能机器的“神经网络”
齐幼娣老师从生物神经元工作机制切入,阐释感知机的工作原理,利用大模型生成交互式网页,动态演示感知机如何通过参数调整实现线性分类。
④多层感知机实现鸢尾花分类:从理论到代码实践
范伟老师以鸢尾花分类为项目载体,详解多层感知机的模型构建与训练优化。
【总结】
本次高峰计划团队活动以“AI大模型下的教学变革育与实践探索”为主题,通过专家报告和同伴分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助力老师们开展基于AI大模型的人机协同教学,助力老师们开展素养导向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努力为虹口区“上海市人工智能试验区”的建设作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