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下午,复旦大学校史研究员周桂发老师莅临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为明素学部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复旦校史与复旦精神”的讲座。周老师以诙谐幽默之言、引人入胜之事,为师生娓娓道来复旦百余载光辉之史,言辞间洋溢真情,深入浅出间传播精神,赢得满堂喝彩。
今岁盛夏,复兴中学与复旦大学在一个甲子之后再度携手,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本次讲座让复兴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复旦的历史、认同复旦的理念,从复旦人的成就中获得自豪感,自觉把复兴和复旦同源的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
讲座中,周桂发老师妙语解颐,从复旦前身“震旦学院”溯源开讲,百载辉煌如画卷般徐徐展开。1903年,马相伯先生为唤醒国人、挽救危亡,创办了震旦大学。1905年,马先生另建新校,由于右任先生从《卿云歌》中取“复旦”二字命名,意指复兴中华。从那时起,爱国就成为复旦大学的精神之本。
五四运动声震华夏,1919年5月6日,复旦学子振臂而起,敲响上海五四运动第一钟,挺立风潮之巅。陈望道校长亦于此时翻译《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此,复旦大学立革命之潮头,与人民同心,为民族复兴注入磅礴力量。复旦在中国革命和爱国事业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在院系调整、改革开放和高校合并的历程中不断成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周老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世界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复旦……”,以此勉励大家珍视复旦精神,扎根中国大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着,周老师讲述复旦群贤事迹:黄君珏女烈士以身许国,竺可桢气象学宗师忧国忧民,谈家桢遗传学大家开拓创新,钟扬植物学家播撒未来的种子……其精神传薪火而未灭,令学子肃然起敬。他还讲述了复旦教授赵东元院士领奖归来后第一时间为学生上课的故事,展现了复旦人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这些能人志士的精神也激励着复兴学子以他们为榜样,砥砺前行。
此后,周老师以书法题辞,赠予学校各学部佳墨,并为踊跃发言的明素学子——金昊洋、高胤能、梁效保亲书寄语。翰墨之间,彰显复旦与复兴深厚之情谊;风趣之中,显现周老师温厚热情之为人,亦为讲座画龙点睛之笔。
最后,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薛磊校长表示,周桂发老师的精彩讲述让复兴学子感受到复旦大学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力量,并对复旦文化和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复兴学子将以复旦精神为灯塔和榜样,追求真知、砥砺前行。
复旦精神,百年相承,不仅成就一代又一代英才,亦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着复兴学子。“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旦复旦兮,兴我中华”,彼此相通的精神将始终滋养复兴学子求真、求新,秉承初心,踔厉奋发,在追求卓越中成就未来,为社会和民族的进步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