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梯队 | 把论文写在语文课堂上——高中语文(杨迅)研修基地展开本学期第三次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3-19浏览次数:10

2025年3月18日,虹口区人才梯队高中语文(杨迅)研修基地本学期第三次活动在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1801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杨迅老师主持,特邀《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主编王建锋老师作关于“教学经验提炼与写作”专题讲座,研修团队教师共同聆听学习。

一、专家引领:立足课堂,架设研教桥梁

王建锋老师不仅是《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主编,而且是中语专委会名师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国语文报刊优秀编辑。他所策划、主编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素养测评报告》《必修教材名优教师微专题教学百例》《选择性必修教材名优教师微专题教学八十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作文名师榜样课》《高中语文金奖课例赏鉴》等专辑广受赞誉。所策划、组织的“部级精品课革命传统教育专题研讨会”“部级精品课新教材新课堂专题研讨会”“高考语文备考关键问题突破专题报告会”等品牌活动深受好评。

讲座伊始,王建锋老师以《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2025年度高中语文教育研究的重点选题方向,包括“重大主题教育内容分析及教学实施”“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写作教学”“学业质量水平在述评中的应用”等19项核心议题。他强调:“一线教师的论文选题应‘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聚焦真实问题,提炼共性经验,让研究反哺教学。”

针对教师普遍面临的“如何将日常教学转化为学术论文”的困惑,王建锋老师结合《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的核心理念,提出“三步走”策略:现象描述—归因分析—策略提炼。他以《变形记》文本解读为例,剖析“失语”这一细节如何串联起卡夫卡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隐喻,并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核心价值——通过反思、教研共同体互动等媒介,将隐性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理论模型。

二、名师赋能:以写促教,向学而行

“教学论文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对课堂的深度凝视。”王老师通过《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中的经典论文,展示了“话题式教学”“生本课堂”等模式的提炼过程。他特别指出,教师应善用“三角度”(课程目标、学情基础、考试评价)和“六层面”(作者意义、文本意义、读者意义等)构建论文框架,同时遵循“贴、引、滚、混”四字诀,实现研修与教学的动态融合。

在此基础上,王建锋老师分享了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他引用宁波市高中语文教师六年规划案例,提出“阅读—课例评析—小课题研究”的螺旋式进阶模型,强调“教学叙事”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一名教师若能将教学点滴转化为叙事反思,即使不著长篇论文,也能在课堂中自成气象。”团队导师杨迅老师对此深表认同,并在总结中表示:“教师的专业生命在于持续精进。从‘教课文’到‘教课程’,从‘控制课堂’到‘解放学生’,每一步蜕变都需以研促教、以写促思。”

讲座尾声,王建锋老师以“自觉·利他·自度”寄语团队:“教学研究是渡人亦渡己的修行。唯有将论文写在课堂上,让思想扎根于实践,才能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者’的跨越。”

最后,团队导师杨迅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本次研修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成果提炼的实用工具,更从名师成长的角度唤醒了团队“以研立教、以写促思”的专业自觉。未来,基地将继续依托专家资源,深化课堂研究,助力区域语文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成员体会 

应敏佳:王建锋主编的讲座让我对论文写作有了更清晰的抓手。作为一线教师,常常困惑于“日常教学如何转化为论文”。王老师在选题上通过人大复印资料的选题给了我们参考方向,并通过经典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成果提炼的过程以及相关要求。首先,从教材解读、学习任务设计等接地气的角度切入。其次要学会将零散经验系统化,从现象描述—归因分析—策略提炼等等。这场讲座让我明白,教师写论文不是额外负担,而是把做过的事想明白、说清楚的过程。今后会更注重用研究的眼光审视日常课堂,让平凡的教学点滴生长出学术价值。

周颖:“把论文写在语文课堂上”王主编的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内涵。在这个“数智化”时代,他冷静地审度了“教”“学”“研”的关系本位。告诉我们不能将论文写作脱离语文课堂,而是倡导围绕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研究,让研究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助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王主编目光敏锐,视角独特,为我们提供了前沿的选题方向。他也言简意赅,鞭辟入里,“三角度”“四字诀”“六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用的操作路径,让我们在实践探索与理论提炼之间自由行走、游刃有余。

朱敏:在教育实践中,一线教师常面临专业发展的三重命题:教学实践的优化突破、理论成果的系统提炼、职业晋升的持续发展。当课堂教学的具象经验需要转化为学术论文的理论建构时,“如何将课堂实践概念化”往往成为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基于此,王建锋老师通过名师成长路径的深度解析,介绍了“教学经验→成果提炼→论文转化”的进阶路径。其分享不仅包含可操作的方法论框架,更前瞻性地解读了2025年高中语文教育研究的重点选题,为一线教师搭建了实践与理论对话的桥梁。教学论文写作并非易事,但只要开始写,写下去才能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专业蜕变。

阮雯:今日聆听王建锋老师从教师发展角度带给我们的指导,我感悟到一位深耕语文教学与教育的主编从他的视角来看教学和研究是有独道眼光与思考的。这也是一线教师平时工作中的盲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忙碌于日复一日的备课与教学,却缺少理论成果的提炼和对教学发展的敏锐。王老师的指导给与我们启示,鼓励我们勤做教学叙事,提炼教学成果,学习名师发展路径。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28号
邮编:200434
电话:(021)65606715
邮箱:fdfx@fudan.edu.cn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沪ICP备15039620号-1